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

在武汉写《满江红》的岳飞,兵器“dèn”在汉阳

在武汉写《满江红》的岳飞,兵器“dèn”在汉阳


图片



今年春节,随着贺岁档电影《满江红》的大火,名将岳飞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。

岳飞抗金的故事从小听到大,“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”,儿时背诵的词句重新涌上心头。

但很少有人知道,历史上岳飞跟武汉有特别深厚的渊源。从1134年到1141年,岳飞人生中的最后七年,正是在武汉度过。

汉阳,是岳飞的大型练兵竞技场。从我们这片土地上出发,他率领岳家军一次次向北征战,留下过叱咤疆场的足迹。

图片

据专家统计,武汉目前已发现17处岳飞及岳家军活动的遗迹、地名变迁中,其中汉阳有5处

走,跟着汉阳君一起,重走一遍岳飞在汉阳的锵锵足迹,听听他的传奇故事!





图片


 图片
平塘古渡
传来练兵声阵阵
📍 马沧湖

1134年,岳飞兼任荆南及汉阳军制置使,曾带领岳家军驻屯汉阳,随后汉阳便成了岳飞的大型练兵、屯兵竞技场。

图片
△墨水湖

岳家军驻屯在汉阳城西驿道附近的翠微峰一带,还分布在汉水流域的水湖龙阳湖北岸。

图片

墨水湖附近因水浅滩宽,水草丰沛,成为岳飞操练水师和放养战马的主要阵地,因此得名“马场湖”,在口耳相传中,成为了现在的“马沧湖”。

图片

如今马沧湖小区内,人间烟火十足,住宅疏密有致。几百年,仿佛刹那间,村落成了城,符号成了诗,呼唤成了歌。


图片

这个甜滋滋的地方
曾是岳飞屯兵之地
📍 冰塘角

在拦江路与归元寺路相交的西北角,有个地方叫冰塘角,这里曾经是岳飞收藏兵器的地方。

相传,岳飞将帅府设在此地的一座废弃楼阁内,藏有军中重要兵器。为纪念岳家军,人们将这座阁楼取名“兵藏阁”

图片

虽然后来阁楼遭毁不存,但“兵藏阁”仍作为地名流传下来。因与“冰糖”读音相似,逐渐演变为如今的“冰塘角”。

图片△冰塘社区文化长廊

人来人往,星辰轮转,如今“冰塘社区”延续的这个名号,冥冥中承载历史一路前行。

图片
岳飞“dèn”下的兵器
藏在这个村落里
📍邓甲村

兵藏阁西侧,也曾是当年岳家军存放铠甲、兵器的地方。

由于“存放”和“放置”在武汉方言中都被读为“顿(dèn)”,因而该地附近的村庄又被后人谓之顿甲岭

图片
△邓甲村周围

今五里墩街与江堤街接壤处的邓甲村便由顿甲岭演变而来。地名浓缩远古的记忆和符号,一直流传至今。


图片
哒哒马蹄声声里
策马饮水在此处
📍翠微古井

几个街区之隔的归元寺外,曾经是岳飞策马巡查的必经之处。

图片

岳飞名句“经年尘土满征衣,特特寻芳上翠微”,汉阳民众读作“得得寻芳上翠微”,后来就有了“翠微路”

如今翠微峰虽已无山无峰,但归元禅寺院内仍有“翠微峰”的标识。

图片
图片

△归元寺内的翠微古井


踏入归元寺,右侧一座小亭子里,还能看到一口“翠微古井”,传说岳家军的兵马曾在这里饮水。

图片
报国庵后报国巷
英雄故事永流传
📍报国巷

1142年,岳飞离世后,汉阳人民在翠微峰东南兴建报国庵,纪念这位民族英雄。

图片
△报国庵旧址上建成的红工具厂(资料图 来源汉阳区档案馆 摄影:李连城)

报国庵位于今天的鹦鹉大道与拦江路交汇处西北角,在1957年因故被拆除,报国庵周边的街巷被命名为“报国巷”。

图片
△报国巷旧址(资料图)

拆庵拓巷,几百年时光过去,这个周边依然冠着与英雄有关的名字,“精忠报国”的精神在汉阳永续流传。

图片


图片




从历史中走来的汉阳,万马奔腾,鼓角齐鸣;今日之汉阳,风骨依旧,钟声杳杳。

岳飞曾在《满江红·登黄鹤楼有感》中写下“却归来,再续汉阳游”,今天,我们故地重游。

时间在年轮上碰撞,镌刻出了故事。过客在来来往往中倾听传唱,它遂成为永恒。

 彩 蛋 

《满江红》电影中,这群侠肝义胆的志士,终其性命守护的,是岳飞名作《满江红·怒发冲冠》。

其实,世上还有另一首《满江红》,全名叫作《满江红·登黄鹤楼有感》。这首词同样出自岳飞之手,是他1134年驻军武汉写的:






《满江红·登黄鹤楼有感》

遥望中原,荒烟外、许多城郭。
想当年、花遮柳护,凤楼龙阁。

万岁山前珠翠绕,蓬壶殿里笙歌作。
到而今、铁骑满郊畿,风尘恶。

兵安在,膏锋锷。
民安在,填沟壑。
叹江山如故,千村寥落。

何日请缨提锐旅,一鞭直渡清河洛。
却归来、再续汉阳游,骑黄鹤。





×
Slide 1
Slide 2
Slide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