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汉阳君推出一篇有关
「岳飞与汉阳」的推文
在评论区引发了汉阳人民的热烈讨论
有人补偏救弊,有人怀古深思,有人激情赋诗
......
此前媒体报道,专家统计武汉目前已发现17处岳飞及岳家军活动的遗迹、地名变迁,其中汉阳有5处。但认真的汉阳人纷纷在评论区举手发言:不止5处!
在搞清楚「汉阳与岳飞」渊源这件事上,汉阳人真的很认真!
从1134年到1141年,岳飞人生中的最后七年在武汉度过。汉阳,是岳飞的大型练兵竞技场。
汉阳到底有多少关于岳飞的遗迹和传说呢?汉阳君找到区档案馆的相关资料,认真来和大家一起盘一盘。

据了解,宋绍兴四年,也就是1134年,岳飞兼任荆南及汉阳军制置使,带领岳家军驻屯汉阳,留下了丰富的遗址遗迹和生动的地名传说。在《汉阳区志》一书中,记载过马场湖(今马沧湖)、兵藏角(今冰塘角)、顿甲岭、报国庵(今报国巷)等地方,在前期推文《在武汉写《满江红》的岳飞,兵器“dèn”在汉阳》中都有所展现。除此之外,五里墩、下马湖路,崔子湾、郭茨口等地方也与岳飞相关。
据《汉阳府志·方域志》记载,五里墩,原是距汉阳县衙西五里古驿道上的一个土墩。
相传这个土墩地势高,面平整,岳飞曾将此地作为出征前的点将台。

五里墩地界上,有个地方叫崔子湾。相传在这里,老妇为报岳飞赠银之恩,催促儿子启程送情报,后来因为这支情报,岳家军接连打了好几场胜仗。汉阳百姓把这个湾子改名为催子湾,时至今日留下了“崔子湾街”这个路名。相传岳飞阅兵时在马沧湖的路边下马,后人为了纪念他,便把其中一条路命名为下马湖路。武汉话把“放置”叫做“顿(dèn)”外,有时也叫做“郭(guō)”。因此,驻扎军队的江口便被称为“郭师口”,如今的“郭茨口”便是由此演变而来。“马沧湖”“翠微古井”“报国巷”“下马湖路”“五里墩”“崔子湾街”“郭茨口”“邓甲村”“冰塘角”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汉阳,与岳飞相关的地名有9个。1142年,岳飞离世后,汉阳人民在翠微峰东南兴建报国庵,纪念这位民族英雄。(后拆除,周边街巷被命名为“报国巷”)△报国庵旧址上建成的红伟工具厂(资料图 来源汉阳区档案馆 摄影:李连城)明清之际,龙阳湖畔、凤凰山下人们建过岳庙和精忠遗迹坊。在冰塘角附近的“腊玉堤”,以前也有一个岳王庙。
进入新世纪,汉阳人在四新片区,专门修建了以岳飞字号命名的鹏举桥。如今,鹏举桥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,也成为新的城市景观。前期推文中,我们在岳飞名作《池州翠微亭》“经年尘土满征衣,特特寻芳上翠微”与《满江红·登黄鹤楼有感》“却归来,再续汉阳游”中,寻得了岳飞与汉阳有关的痕迹。其实,岳鹏举将军曾写下《小重山·昨夜寒蛰不住鸣》里,也与汉阳有着万缕联系。今天,我们吟读,虽无法感同身受武穆知音少的落寞,却能体味如今来到汉阳皆“知音”的温暖。九百年前的风早已止息,与岳飞有关的传奇随风传颂,生根于汉阳的角角落落。骑车过凤凰湖,看到鹏举桥,停下来琢磨一会儿,会心一笑。崔子湾街道路两侧枝桠交错,老树斑驳的纹理刻着时光。花开翠微,春满江城。择一个晴天,在汉阳,我们重走岳飞传奇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