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想天开的艺术装置、精巧新颖的瓷版画、生动有趣的互动装置......7月11日,第二届“艺想天开”少儿视觉艺术展,在武汉美术馆(琴台馆)开展。
△作品《唤醒》,描绘了天地之间的自然景物,从天而降的瀑布是由云雾网纱喷绘而成。
作为美术馆继2022武汉双年展后的又一大展览,时间持续到10月11日,现场有哪些特色?一起来看看~

本次艺术展以“湿地畅想·生态武汉”为主题,围绕湿地保护、绿色生态和长江水文化的主线展开。共展出青少年艺术作品近260余件(组),其中包括装置类作品30余件、架上绘画作品226件。作品涵盖瓷版画、木刻版画、油画、水彩、彩绘、拼贴、丙烯等多种艺术形式。
△作品《武汉生态城》,7组作品皆出自于不同青少年。“所有展品皆出自于青少年之手,最小的孩子不到 10岁。”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介绍,本次展览邀请中外小小艺术家近千余位,其中有来自加拿大、美国等海内外青少年,还有来自“星星的孩子”(孤独症儿童)“听风的孩子”(听障儿童)等特殊群体青少年。

看起来稚拙质朴的作品,充斥着自在随行的感觉。陈勇劲介绍,这些画面呈现出天马行空的轮廓和天真烂漫的色彩,是儿童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与探索。他们与自然对话,让艺术回归到本初,释放最纯粹的力量。据了解,本次艺术展展品全部策展于武汉美术馆(琴台馆)D、E展厅。
D展厅以14件大型互动装置作品贯穿“水生”“两栖”“鸟类”和“植物”四大板块,全方面展示生命漫长而又神奇的进化历程。

△作品《生长之声》(左)、《鲸落之鸣》(右),聋哑儿童以独特视角参与创作,他们用图像创作表达心中对声音的幻想。
△沉浸式装置作品《觅》。
其中,作品《生长之声》、《鲸落之鸣》由武汉聋哑学校、湖北美术学院实验设计学院和艺术家鞠腾共同完成,用图像表达创作者心中对声音的幻想。角落小型展厅内,沉浸式装置作品《觅》展出,观众可以看到一只鹳在水下觅食的样子,栩栩如生,梦幻十足。E展厅多以架上绘画为主,两百余件形式多样的创作作品将展览分为湿地美境、湿地畅想、三维湿地和水文化四个单元。△作品《鸟集鳞萃》,纸片做的鸟类羽毛,近看像真的一样。《鸟集鳞萃》由19幅画作集合而成,创作对象皆为武汉周边湿地“明星水鸟”。《江城组图》作品中,作者们站在蛇山之巅遥看两江三岸的视角进行创作,绘制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家园。

△作品《江城组图》,以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和龟山电视塔为画作的点睛之笔,创作出大江大河大武汉的优美景色。

△艺想天开涂鸦区,10米长的画卷留下地是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。
两个展厅外,一幅长达10米的多彩画卷吸人眼球。这是由艺术家熊汉强和十几位小朋友合力创作完成。每一笔都是对湿地、生态的表达,每一道色彩都是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。

△作品《看见武汉 看见古今》,可以看到历史旧址铁门关和现代桥梁晴川桥在同一画面中。
以艺术为媒,探索湿地的奥秘和生物多样性,从纯真视角,思考人类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关系。即日起至10月11日,第二届“艺想天开”少儿视觉艺术展,在武汉美术馆(琴台馆)免费展出三个月。
📍场馆地址 | 武汉美术馆(琴台馆) 汉阳区知音大道77号
乘车方式 | 地铁6号线琴台站C出口步行800m即可到达;公交542、119、79路知音大道三合里站下车步行前往⏰观展时间 | 即日起-10月11日每周二至周日 9:00-17:00(16:00停止入馆);每周一闭馆(节假日除外)*展览期间,除D、E展馆外,其他区域不对外开放,包括室外露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