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

汉阳百年影像首次公开!百年前的武汉江面长这样

汉阳百年影像首次公开!百年前的武汉江面长这样



江边桅杆像竹林一样密集

江上巨型木排比操场还大

江上大船桨三名船夫合力才能划动

……

100多年前的武汉长江汉江上

竟然是这样的?


日前

《汉阳百年影像》出版

大量珍贵历史影像首次曝光

来先睹为快

↓↓↓
图片


大江滚滚东去,汉水滔滔西来,汉水在汉阳汇入长江,“ 上控陇坻,下接江湖”的汉阳,逐渐发展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货物集散地。


清未至 20 世纪上半叶,汉阳区域内长江码头有 18 座,汉江码头有 10 座。江面上,干帆竞发,百舸争流,帆墙林立,码头繁忙,商旅云集,昼夜不息。


图片
汉阳和汉口的汉江岸边帆樯林立。(比利时人菲利普 ·斯普鲁伊特于1898-1908 年间拍摄)


图片
汉江南岸嘴的码头,从汉口新河湾看龟山。


图片
长江两岸的武昌、汉阳。(1899年德皇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亲王访问武汉时随团人员拍摄)


图片
从汉口大码头看汉阳南岸嘴。(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弗雷德里克·加德纳·克拉普于1913-1915年间拍摄)


20 世纪 50 年代初之前,江上还没有建桥,木划子、木筏、木排、帆船等各式载具往来不断。


图片

汉江木划子。


图片

长江汉阳江面行驶的大木排。


图片
鹦鹉洲竹木市场江畔的大木筏。


图片
汉江岸线停泊的帆船。


图片
汉江帆船上的船夫。


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,再看武汉江面上,轮船、舰艇逐渐增多,手摇船也渐渐被轮渡所取代。


图片
从汉阳望武昌,江面上轮船、舰艇颇多。(20世纪30年代拍摄)

图片
20世纪50年代,汉阳过江的木划子逐步改为轮渡。


1954 年,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——武汉长江大桥开始建设。汉阳是大桥的重要建设基地和指挥部所在地。江面上不再只有来来往往的船只。


图片
20世纪50年代初,从龟山上俯瞰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大本营和汉阳老城区。

图片
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,沿长江为汉阳东门正街。(1956 年拍摄)


图片
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。(1956年拍摄)

图片
武汉长江大桥钢梁合龙庆祝大会。

1956 年,武汉市第一座跨汉江现代化桥梁通车;1957 年10 月15 日,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举行,它串联起隔江相望的武昌与汉阳,也筑起以桥连通铁路的里程碑。从此武汉江面上有了新景观。


图片
1956年1月,武汉市第一座跨汉江现代化桥梁——江汉桥正式通车。

图片
1957年10月15日,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现场。

图片
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盛况。

图片
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工程组成部分之一——汉水铁路桥于1957年12月底通车。

图片
武汉长江大桥全景。(东欧新闻工作者访华团于1959年拍摄



江汉朝宗,其流汤汤

从帆樯林立到“天堑变通途”

过去的100多年里

武汉江面上的景象

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


长江上11座桥串联三镇

汉江上10余座桥通达四方

更不用说

已摇身变为爆火打卡地的武汉轮渡

和场场爆满的夜游地标“知音号”了


图片

武汉天气晴好,从高空远眺长江两岸,水清岸美,可一眼看到6座长江大桥。长江日报资料图


图片

航拍镜头下的武汉长江大桥飞架南北,桥下江水流动,两江四岸的江城武汉风景如画。记者金振强 摄


图片

杨泗港长江大桥。记者李永刚 摄


图片

游客乘武汉轮渡观两岸风景。记者刘斌 摄


江面上的船少了,桥多了

没有了

为生计奔波于险江之上的船工

却多了

为桥梁建设添砖加瓦的奋斗者

和能安逸欣赏壮美江景的游客


有时间
不妨去武汉长江大桥上走走吧

或是坐坐轮渡,吹吹江风

相信你能感受到

一个不一样的大武汉



×
Slide 1
Slide 2
Slide 3